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3214|回复: 9

ADSL自动吊线,比较频繁,请各位支招!(网上看到对该论坛的评价很高)

[复制链接]
tiankong 该用户已被删除
发表于 2005-2-24 11:10:5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发表于 2005-2-24 12:24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
ADSL自动吊线,比较频繁,请各位支招!(网上看到对该论坛的评价很高)

你说的死猫?指的是什么?像这种上网方式猫一般的是什么没有问题的。还是路由的可能性会大不些。
发表于 2005-2-24 13:06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
ADSL自动吊线,比较频繁,请各位支招!(网上看到对该论坛的评价很高)

你应该从网络内部了解一下其他人:
1、电脑是不是有冲击波、振荡波病毒,这种可能性不大,但是如果有电脑有冲击波、振荡波病毒,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。
2、是不是有人在用电驴子或者BT下载软件?
参考此贴:
http://www.516600.com/cgi-bin/lb5000/topic.cgi?forum=54&topic=7066&show=0
BT或电驴子如果用默认配置或者配置不当,呵呵,它就会发出相当多的连接,抢占带宽,导致其他电脑上网慢。而不管是猫还是宽带路由器,其能够承受的连接数上限也是有限的。如果连接数达到上限,MODEM或者宽带路由器就会停止响应了。
这里,你就需要明白一个概念:任何网络设备,除了带宽是一个参数以外,线程数也是它的另一个参数。也就是,如果线程数达到极限,即使此时流量非常小,也会导致设备停止响应。所以例如那种512线程的Flashget补丁,除了徒耗网关设备的线程数,对于提高下载速度没有任何帮助,反倒容易导致网关崩溃。BT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所以每个BT的用户都设置合理的参数,大家的下载都不会慢,也相互不影响。而都设置抢带宽的设置,只能导致MODEM或者宽带路由器撑不住而停止响应。
发表于 2005-2-24 13:53:28 | 显示全部楼层

ADSL自动吊线,比较频繁,请各位支招!(网上看到对该论坛的评价很高)

不会吧,有路由器还经常掉线,很可能是中毒了,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上网,却很少会留意到自己会中毒。。。。。
发表于 2005-2-24 21:16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
ADSL自动吊线,比较频繁,请各位支招!(网上看到对该论坛的评价很高)

1、ADSL断流情况严重,QQ网易泡泡等软件自动掉线,网页也突然无法打开,稍候不久可以继续连接上,五分钟到半小时adsl猫就死猫,
2、网页打不开,但QQ/MSN等还经常能在线,偶尔还能收发消息!
这两种是两种不同的本质。前一种意味着MODEM掉线并且重新拨号了。后一种意味着MODEM没有掉线,但是线路带宽被某种下载软件消耗尽了。
所以这个问题还是需要从你们的那几个用户那里去找答案!
发表于 2005-2-24 22:17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
ADSL自动吊线,比较频繁,请各位支招!(网上看到对该论坛的评价很高)

我的问题和他的差不多啊,我用的是ADSL的路由功能上的
发表于 2005-2-24 22:23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
ADSL自动吊线,比较频繁,请各位支招!(网上看到对该论坛的评价很高)

你使用的是什么牌子的猫还有宽带路由?
发表于 2005-2-25 08:42:54 | 显示全部楼层

ADSL自动吊线,比较频繁,请各位支招!(网上看到对该论坛的评价很高)

这样的话最好先不用猫的路由功能,把它调成桥接然而再做代理服务器试一下还有没有这样的问题,还有的话那可能是线路或服务商那面的问题了。当然如果你自己有猫的话也可以直接换个猫试一下。
发表于 2005-2-25 09:15:29 | 显示全部楼层

ADSL自动吊线,比较频繁,请各位支招!(网上看到对该论坛的评价很高)

检查几个用户,看看他们是不是用什么下载软件,你的是由于采用什么软件占用网络资源太大引起的,比如BT相关软件。在特别要控制上行不能太大,因为ADSL一般情况下上行是640K,下行却基本上是2M到4M。如果上行太大就会产生这情况
发表于 2005-2-25 13:15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
ADSL自动吊线,比较频繁,请各位支招!(网上看到对该论坛的评价很高)

跟秒针学了一招谢了。
*滑块验证: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小黑屋|宽带技术网 |网站地图 粤公网安备44152102000001号

GMT+8, 2025-5-14 12:39 , Processed in 0.066293 second(s), 5 queries , Redis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Licensed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